家庭教育资源缺乏 由于农村经济、教育等发展不平衡,许多农村家庭缺乏优质的家庭教育资源。比如,在农村家庭中往往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,缺乏学习资料和工具,农村小学生的学习条件较为困难。重男轻女现象依然存在 虽然国家一直倡导男女平等观念,但在大多数农村家庭中,还是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存在。
师资力量薄弱,教师教学任务繁重 当前农村小学教师年龄普遍较大,精力不足,学校办学条件差,教师编制不足,很多老师不得不承担多学科教学,教师教学任务繁重。同时,农村家长为生计纷纷外出务工,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位现象严重。孩子多由祖辈代管,或溺爱有加,或放任过度。
当前农村小学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。(一)、留守儿童教育缺位问题。当前,农村家长为生计纷纷外出务工,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位现象严重,孩子多由祖辈代管,或溺爱有加,或放任过度。留守儿童的现状要求教师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责任心。
教师队伍薄弱 乡村地区的教师队伍普遍薄弱,数量和质量都存在问题。教师不足导致课程开设不全,教学质量受到影响。 课程设置单一 乡村地区的课程设置相对单一,缺乏多样性和针对性。应试教育的过度强调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发展。
一)望子成龙型。这是典型的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,特别是农村家庭教育占有相当的比重。家长们因为历史的原因,常常把自身成长过程中的种种遗憾,用最美好的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,因而对孩子成才的期望值较高。具体表现在:其重视分数。
1、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应端正教育思想,提高自身素质,转变教育观念,改进教育方式。父母外出后应尽量参加诸如“家长学校”等培训活动,听听专家们的教育经验和指导。要教育好孩子,父母或监护人首先要通过自我教育不断地完善自己,多学点家庭教育理论知识,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特征,遵循家庭教育的基本规律。
2、发展农村寄宿制学校,让农村留守儿童寄宿在学校,是解决留守儿童系列问题的有效途径。 二是学校应尽职尽责,担当使命。 学校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上应担当“主角”。首先要确立先进的教育理念。在留守儿童教育过程中,学校应主动承担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双重责任。其次要注重培育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。
3、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,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和设施水平,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。同时,政府还可以出台相关政策,鼓励和支持外出务工人员将孩子带在身边,或者通过建立全寄宿制学校等方式,让留守儿童得到更好的照顾和教育。学校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帮助。
1、今年4月,全国妇联、教育部等11个部门共同制定印发了《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(2021—2025年)》(以下简称《规划》),明确提出完善家庭教育法律政策体系、构建普惠性家庭教育公共服务供给体系、构建全链条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等6项共21条重点任务和策略措施。
2、认真贯彻实施《上海市中小学、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大纲》,打造公信教育,正确认识幼儿园与家长是合作关系,积极寻求交流合作的机会,创造各种途径去主动地与家长沟通,促进家长改善家庭教育质量,改善亲子关系,为子女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。
3、年10月教育部等9部门共同印发《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(2016—2020年)》,其中提出:未来五年——在中小学、幼儿园、中等职业学校建立家长学校,城市学校建校率达到90%,农村学校达到80%。确保中小学家长学校每学期至少组织1次家庭教育指导和1次家庭教育实践活动。
4、近日,全国妇联联合教育部、中央文明办、民政部、文化部、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、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、中国科协、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共同印发《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(2016—2020年)》,提出到2020年,基本建成适应城乡发展、满足家长和儿童需求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。
5、目的是:在孩子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之前保证孩子身心,健康地发展,为接受幼儿园、学校的教育打好基础。家庭教育的意义就在于人、在于家庭、在于社会,在于其和谐发展。
6、以《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》和全国妇联、教育部等《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(2016-2020)》为指导,准确把握家庭教育核心内容,凝练家长育人核心素养,指导家长树立终身学习、以身作则、养育责任等“三大意识”,提升家长认识儿童、自我学习、问题解决、指导成长、交流沟通、自我反思等“六大能力”。